在過去,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普及的時候,出國旅遊往往都是三五好友召集一下,或是街坊鄰居組團,由旅行社安排行程,要做生意,靠的是人脈以及老顧客的介紹,團費只要合理,行程玩的愉快,下次要出國,自然會再找同一家旅行社、或是同一個業務,而現在,網路資訊發達,加上整個大環境的改變,要出國,首先就是上網去找資料,根據觀光局所做的 中華民國95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 統計,民眾的旅遊資訊來源除了親友、同事、同學以外,再來就是電腦網路最多,占27%,成長最多。
據各旅遊網站所提供的資訊指出,雄獅旅行社、東南旅行社、康福旅行社、易飛網旅行社、鳳凰國際旅行社、易遊網旅行社,於95年的營收總計為新台幣365億,這些還不包括找不到資訊的燦星旅行社、新台旅行社、山富旅行社…等大型的旅行社、Wholesaler,再加上一些機票的成本,我們假設為營收的50%(部份東南亞團體,機票甚至占了70%~85%)。
易遊網旅行社
再扣除一些旅客的個人消費,我們假設為30%。
剩下來的大約不到新台幣2000億,要由其他的 2500家 去爭奪,再者,旅遊業入行門檻並不高,從最簡單的靠行,到開一家(或頂牌),從3000元到5~60萬就可以『開』一家旅行社,無底薪的業務多請幾個,業界許多從業人員並也沒有所謂的Marteking Sence,產品也大多是轉手的方式,願意投資在『品牌』以及『人員』上面的老闆,實在是少數,旅遊業是傳統產業,但會不會是夕陽產業?衷心的希望不會是。
最ㄅ一ㄤ\的玩法?很難想像一家公司(集團?)的網站,會用這樣的字眼。
旅遊業者應該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中,是否能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,以及區隔產品的差異化,消費者『出國前比價格,出國後比品質』的消費習慣也必需改變,讓有理想的旅遊業者不再隨波逐流,不再將產品設計的目地為價格考量。